高端响应式模板免费下载

响应式网页设计、开放源代码、永久使用、不限域名、不限使用次数

什么是响应式网页设计?

2024年微信小程序优秀案例(通用17篇)

微信小程序优秀案例 第1篇

小程序已经不止代表着「微信小程序」,而是一种任何平台都可以复制的商业模式,那么去研究小程序的规则和玩法自然是值得的,因为它具有通用性。就像,如果我们一般人都会去学英语而不会去学习都可以法语一样,因为英语在全世界都可以通用,但是法语基本只能在法国应用。

事实上,已经有小程序厂商开始在跨平台之间进行积极的布局和尝试了。汽车之家就是其中典型的例子。通过多平台布局的方式,大大降低了小程序的开发与学习成本,实现一举多得。这也是我觉得小程序值得研究和入驻的原因。

微信小程序优秀案例 第2篇

这些场景本身高频发生且原有的体验流程存在资源损耗,小程序优化解决了很多商家和用户的痛点。 比如 KFC 小程序解决等位排队、点餐、买单付费、发放优惠券、客户消费分析、基于 LBS 的信息推送等问题,比如视频、直播、K 歌等娱乐小程序因为轻应用的特点给了用户娱乐多样化的选择,并且用户可以直接将有趣的视频、 直播等通过微信快速分享给好友,实现比 App 更好的传播效果。

微信小程序优秀案例 第3篇

1.直接客户参与:

微信小程序为商家提供了一个直接和个性化的方式与客户连接。通过游戏、调查和独家内容等互动功能,商家可以创建吸引用户的促销活动,这些活动能够引起目标受众的共鸣。这就像与客户进行对话,使他们感觉与品牌更加亲近。

2.附近的小程序功能:

微信小程序具备一个名为“附近”的酷炫功能。想象一下,你是一家本地企业或者正在举办一个活动——这个功能可以帮助人们在附近发现你的小程序。这就像放置了一个虚拟的指示牌,上面写着:“嘿,我们就在附近!”因此,如果有人在这个区域,他们可能会偶然发现你的小程序并探索你提供的内容。这个功能增强了本地可见性,并能吸引更多人流到你的数字店面。

3.小程序代码:

小程序码就像一张通往你数字世界的魔法门票。客户无需在应用商店中搜索,只需扫描一个二维码或输入简短的代码,即可立即访问你的小程序。这既快速又方便。对于商家来说,这意味着你可以轻松地分享你的小程序——无论是在社交媒体上、打印在传单上,还是在店内展示。客户只需扫描一下,就能直接进入!这种简便性对商家和客户来说都很方便,确保他们能够顺畅、快速地进入你的小程序世界。

4.数据驱动的洞察力:

商家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收集的数据获得关于客户行为的宝贵洞察。了解哪些有效,哪些无效,有助于完善未来的促销活动。这种数据驱动的方法确保你的营销努力得到持续优化,以实现最大影响。

5.经济高效的解决方案:

微信小程序为商家,特别是小型企业,提供了一个成本效益高的解决方案。创建和维护一个小程序通常比开发一个独立的应用程序更为经济实惠。这种实惠性使得商家能够将更多预算用于创新和有影响力的促销内容,从而最大化投资回报率。

微信小程序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多功能且动态的平台,用于创新和与广泛的用户群互动。通过利用这些小程序的力量,企业可以增强客户参与度,提高销售额,并在数字生态系统中获得更强的存在感。

然而,如今这个平台变得越来越拥挤。为了脱颖而出,品牌应该专注于独特的价值主张和优质的用户体验。遵守中国互联网法规至关重要。确保内容和数据实践符合当地法律。

制作微信小程序的好处

增强的客户体验:各品牌通过小程序改善客户旅程,无论是通过个性化推荐、增强现实(AR)体验,还是简化流程。

销售与参与度提升:这些小程序通常直接带来了销售额的增加,特别是在特殊活动或产品发布期间。同时,它们也提升了用户的参与度。

创新的品牌定位:有效利用小程序的品牌被视为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这增强了品牌在消费者眼中的形象。

数据驱动的洞察:小程序的使用提供了宝贵的消费者数据,使品牌能够更有效地定制其产品和服务以及营销策略。

线上与线下世界的融合:多个品牌成功地将数字与实体体验结合,提高了整体客户满意度。

忠诚度和社区建设:像星巴克这样的程序奖励了客户忠诚度并培养了社区感,这对于长期客户保留至关重要。

原文出自易极赞

微信小程序优秀案例 第4篇

微信第三方后台已经集合了诸多的数据供小程序方查看,在初级阶段,这些数据已经足够产品作为更迭的基础了。

没有做过小程序的朋友可能不太了解,微信提供的不仅仅是数量全面的埋点,而是可以自定义埋点位置以及爬取数据类型的系统。甚至还自带一些简单的分析系统,帮助运营人员更好的掌握小程序的总体运营情况。

除了已经封装好的数据监控点,运营人员还可以自定义分析事件,这几乎是一个可以达到「营销平台」级别的分析系统了。

同时,简单明了的看版系统,也非常节省业务人员的数据清洗成本,最大程度的避免了开发人员由于机械重复性的埋点工作而导致的主观漏采与错采现象,这也是小程序的优势所在。

微信小程序优秀案例 第5篇

小程序发展到这一步几乎是小程序团队和张小龙没想到的,本来小程序的属性是「用完即走」,但是由于微信本身的流量庞大,所以在微信内部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超级个体(即流量巨头),这种复合型小程序(也可以称之为「超级小程序」)几乎可以不用遵守小程序的规范一样可以获得流量,那么越来越臃肿,几乎是这类小程序不可避免的现象。

而基于图文内容,以兴趣聚合的交流社区,围绕老师的家长社群,围绕公务员的同事社群,围绕摄影旅行的兴趣社群,这些都是普通工具类小程序不具备的,但是却是小程序发展的一个必经之路,同时也是转型的一个典范。

所以同样的道理,这就是为什么我不推荐大家在学习如何制作小程序时,去参考头部的那些复合型小程序。体量大不意味着正规,不意味着遵守规范。

很多复合型小程序的设计其实是和小程序的初衷以及适用场景背道而驰的。这对产品本身并不会有什么过大的影响,因为在他们的考量范畴里,有比遵守规范优先级更高的事情。但是我们如果盲目借鉴,以为这就是小程序的规范,那么最终得不偿失。

所以同类型的小而美的小程序,往往更应该成为我们的借鉴对象。

微信小程序优秀案例 第6篇

(1)简单:版本必须1周内开发完

微信生态是用户在社交的场景,你的产品设计得很复杂,很容易让用户有焦虑感,因为阻隔了他社交(小程序的用户平均单次使用时长是10秒),这和现在很多人没有耐心看“长文 ”一样的原因,社交的碎片化交流,让大家很难挤出一长段沉浸时间。

所以如果你的版本的开发周期超过2周,说明还是APP思维,最好是1周能开发出来(开发配置:1后端、1前端);我们最成功的几个小程序是1周左右开发出来的,用户反馈不错了,再不断迭代完善功能,而开发了最久的小程序是1个半月、推了几天却只获得2千的用户。

(2)裂变:每一个页面都植入引导分享按钮

如果你的小程序不能够自裂变,是很危险的,小程序最大的价值就是:裂变带来的几乎0成本的流量,让无数小公司都有崛起的机会。

设计完产品后我们会梳理用户路径,在用户经过的每一个页面,都想办法植入一个“用户分享的理由”。叠加起来,我们的产品裂变率非常高,就是靠这些不断叠加的效应,平均1个用户会分享2-3次。

但这里切记!这种属于“诱导分享”,在量级不大的情况下可以使用,但一定不能“强制分享”,用户分享了之后才能继续玩,是必封的。

(3)场景:如何“用完即走”后“走了还来”

这个也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虽然我们好几个产品起量非常快,但是留存非常差,次日留存基本上是5%以下,7日留存几乎为0。

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构建一个使用场景,能够让用户“用完即走”后“走了还来”,像在深圳坐公交地铁,用一个小程序:腾讯乘车码扫码就行,每次出行都会使用。

之前看到有行业报告说小程序的平均七日留存是。我是不相信的,直到我尝试做了“运动步数换购商城”7日留存高达,才明白,原来只是我自己“姿势”不对。

接下来简单介绍一下微信生态“小程序裂变的5个常用玩法”

(1)集字解锁

主要优点是:设置某个“字”的出现概率,可以一定程度上控制活动成本。

但是微信目前对这个玩法不是很支持,传播量一旦上来了,有人举报了必封。

(2)碎片解锁

和“集字”的本质是一样的,不过“游戏化”的感觉更高,目前用户的新鲜感更强,比集字的裂变效率高,也是通过设置某个“碎片”的出现概率,可以一定程度上控制活动成本。

(3)复活解锁

像小游戏刚出来的时候,转发复活一度让微信群都遭殃了,但因为小游戏取消了群接口的限制,用户只可以发到1个群,但可以复活的命需要用“金币”购买、转发能获得“金币”来做规避。

(4)助力解锁

我们在知识付费行业用得比较多,上架1个课程,标价:XX元,转发小程序给3个好友,即可获得免费学习的机会。

设计这个有个注意点是一定要有2个按钮、1.用户选择支付XX元的权利、2.转发给好友免费听,属于诱导分享,如果只有1个选择,用户转发了才能听,这种就变成强制分享了。

微信小程序优秀案例 第7篇

对于操作结果已经是当前流程的终结的情况,可使用操作结果页来反馈。这种方式最为强烈和明确的告知用户操作已经完成,并可根据实际情况给出下一步操作的指引。

3. 异常可控,有路可退

在设计任何的任务和流程时,异常状态和流程往往容易被忽略,而这些异常场景往往是用户最为沮丧和需要帮助的时候,因此需要格外注意异常状态的设计,在出现异常时予以用户必要的状态提示,并告知解决方案,使其有路可退。

要杜绝异常状态下,用户莫名其妙又无处可去,停滞在某一个页面的情况。上文中所提到的模态对话框和结果页面都可作为异常状态的提醒方式。除此之外,在表单页面中尤其是表单项较多的页面中,还应明确指出出错项目,以便用户修改。

微信小程序优秀案例 第8篇

贝壳找房和同程艺龙的小程序都可以实现 VR 实景看房,而且在用户体验上是可以让我感受到其真实用途,而不是我一开始认为的噱头所在。这是我觉得在小程序上最令我吃惊的功能了。

可以发现的是,两个 VR 看房的功能都是一家叫「如视」的公司提供的技术支持,其实这是一种小程序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功能模块被第三方机构所替代,而小程序的持有者只需专注于服务与流程设计。那么小程序的门槛将会越来越低,小程序的运营团队也会越来越精简,推动着整个生态向良性发展。

微信小程序优秀案例 第9篇

开发者可根据自身功能设计需要在页面内添加自有导航。并保持不同页面间导航一致,指向清晰,有路可退。

受限于手机屏幕尺寸的限制,小程序页面的导航应尽量简单。建议开发者设计的自有导航样式与微信官方小程序菜单样式保持一定差异,以便区分。

开发者可为小程序页面添加标签分页(Tab)导航。标签分页栏可固定在页面顶部或者底部,便于用户在不同的分页间做切换。

其中小程序首页可选择微信提供的原生底部标签分页样式,该样式仅供小程序首页使用。开发时可自定义图标样式、标签文案以及文案颜色等,具体设置项如图标尺寸等参考可参考开发文档和WeUI基础控件库。

顶部标签分页栏颜色可自定义。在自定义颜色选择中,务必注意保持分页栏标签的可用性、可视性和可操作性。

2. 减少等待,反馈及时

页面的过长时间的等待会引起用户的不良情绪,使用微信小程序项目提供的技术已能很大程度缩短等待时间。即便如此,当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加载和等待的时候,需要予以及时的反馈以舒缓用户等待的不良情绪。

微信小程序优秀案例 第10篇

据市场研究公司 comScore 称,智能手机用户用在设备上的所有时间几乎都被放在他们使用率最高的 5 款应用上,而且几乎一半的时间都被用到了使用率最高的那款应用上。

所以在中国,这就意味着大部分用户的时间都被微信占据,而剩下的 App 则抢占用户剩余的时间。所以入局微信对中小型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蛋糕,很少有人会不为此触动。

大家可以发现,其实我所说的不看好小程序的未来,只是不看好微信小程序的未来,但是小程序这种生态模式,绝对是未来的一个趋势所在,因为它拥有特定的应用场景,符合人们对于碎片化,场景化的功能与服务的期待。

所以我认为,小程序的设计模式是设计师一定要去学习的,而企业也一定要研究自己的产品是否在小程序下有应用场景,因为谁都不能保证,小程序是否也会有像 App 一样,发生流量井喷的一天,到那时候如果再上车,真的就为时已晚了。

很多朋友问我为什么挑选这个时间来写小程序?为什么不赶小程序大火的时候写?或者为什么不写一些别的流行趋势上的话题?

希望我能一直带着这样的态度给大家带来更多有益的内容。

另外,由于文章的篇幅有限,很多的内容其实经历过了很多次筛选,才最终呈现给大家,希望能帮助到正在研究小程序的你。

微信小程序优秀案例 第11篇

曾几何时,我们在解锁共享单车时,第一个打开的就是微信;现如今微信这样一个培养了我们使用二维码习惯的产品,却无法成为人们解锁单车的首选。

北京市面上存在的单车总共有 7 种:美团单车,摩拜单车,ofo,青桔单车,小蓝单车,哈啰单车,永安行。但是目前只有旧版的摩拜单车,青桔单车能用微信小程序扫码解锁。(小蓝单车小程序已经停止运营,ofo 虽然没有停止运营,但是在小程序中已经无法搜索到单车服务了)而同样,摩拜单车和美团单车可以通过美团 App 解锁,小蓝单车和青桔单车可以通过滴滴 App 解锁。

可以发现,微信对于共享单车界的统治力早已不复存在,现在无论用哪款单车,微信都不是人们首先能想到的入口了。

虽然技术水平上小程序完全可以承载市面上大部分的工具,但是产品之间的派系分别,导致我们可能永远不可能在微信一款软件上一劳永逸的体验到所有服务。就像我们永远无法在微信小程序中发现「淘宝」小程序一样。其实小程序在这一步上,已经不可能像App Store 一样打造一个完整的生态了。阿里一家的存在,就已经让微信失去了电商行业的半壁江山。

甚至更有趣的是,在小程序热度排行榜中,位居前十的小程序中有 5 个是腾讯投资的企业下属产品,还有 1 个是腾讯自身的产品。

但这本身无可厚非,因为这就是正常的商业竞争策略,只是选择了这种策略生长的小程序,优势就是可以将流量最大化的向自己的生态中转化,缺点就是会有很多产品因此无法融入其中,小程序的生态,终究不会是一个全面而完整的生态。

微信小程序优秀案例 第12篇

2. 色板

3. 列表

4. 按钮

5. 图标

微信小程序优秀案例 第13篇

在 2018 年 11 月 7 日中国乌镇的互联网大会上马化腾说,微信现在有超过 100 万个小程序,而在同年 4 月份,Appstore 才收录了210 万个应用。也就是说从 2008 年到 2018 年,苹果用 10 年的时间打造的一个庞大的应用公园,被小程序不到 2 年的时间就从数量上追上了一半。这无疑会让苹果与 Google 重新审视小程序这款产品。

事实上,平台与平台之间的博弈从来没有停息过。头号玩家需要借助平台来壮大自己,平台需要头号玩家来壮大自己的生态系统,但是也会忌惮这些头号玩家有一天会强大到自己无法掌控,甚至反噬自己。

我们在国内一直看到的微信在自己的平台上打压其他的产品,但是反过来在国际市场上,微信何尝不是架构在别人的平台上?所以其实我们遍历微信对待其他产品的策略,反过来,都会成为苹果制约微信的策略。

还记得在 2017 年 4 月时,苹果就根据自己的《开发者协议条款》第 项,对苹果端微信内所有的赞赏内容强行征收 30% 的费用,虽然最终微信和苹果双方都做出了不同程度的妥协,但是微信还是做出了「断臂」一般的抉择,裁掉了微信公众号的打赏功能。

虽然表面上看是苹果对于开发者协议条款的严格把控,将公众号打赏行为归结为 APP 内购功能,因此要求微信改用苹果的 IAP(in-AppPurchase 应用内付费),但实际上从时间节点上看,我们很容易发现,苹果这次的发难明显是针对小程序以及微信的「链接一切」的战略的,一旦微信将「微信公众号、朋友圈、微信支付、小程序」这几个核心功能打通,势必会对苹果的生态系统产生较大的影响,苹果不可能坐视不管。

虽然这件事结束后,苹果和微信再没有大的争端,但是外媒却风评不断,他们虽然不认为小程序会最终成为制衡 AppStore 的力量,但是却会抢占中国市场大部分的 App 开发人员的资源,使其向小程序设计与开发倾斜,一旦这种现象严重起来,苹果势必不能坐视不管。

兴许下一次大战就是微信与小程序进军国际的那一步。我无法预测这场战争的结果,毕竟腾讯做了那么多年的生态,深谙自己是如何通过平台一步一步赢到现在,现如今他也站在了劣势方的一边,势必也会做好充足准备,但是这对于腾讯也一定是一个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战役,而对于我们更重要的是,小程序到时还能不能是我们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平台,恐怕谁都不敢保证。

虽然小程序的限制与克制如此之多,但是我并不认为这代表着小程序不适合我们入局,相反我觉得微信的克制是一种纯粹的理想,只能存在市场的初期,随着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变量已经不在微信的掌控范围内。小程序已经不再是微信能够全权把控发展节奏的产品了,而需要主动去迎合时代做出改变。就像现如今的微信一样,我们无数次在公开场合听到张小龙说,他不希望用户在微信上浪费过多的时间,但是微信已不可避免的成为一款超级 App,集合了越来越多的使用场景,甚至有时,手机里只有一个微信就够了。

微信小程序优秀案例 第14篇

那么我们作为设计师,第一步需要了解的就是,究竟小程序和 App 之间有什么区别?作为设计师,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这将是本篇文章前半部分的主要内容。

从开发成本看,小程序和 APP 有较大的区别。APP 开发需要两个版本来适应不同操作系统的手机,产品开发周期长,开发人力投入多,因此开发成本高。而小程序只需要根据腾讯提供的开发平台就能进行开发,无需考虑手机操作系统的区别,一次开发就能适配所有的机型,开发周期短,开发人力投入少,因此开发成本低。

一款 App 从提出需求到上线,通常的开发周期是 321 原则,即开发 3 个月,测试调整 2 个月,试运行 1 个月。而小程序开发周期在2 周左右,甚至功能简单的 10 天内即可上线使用,所以是一种相对快速高效的模式。

小程序由于依附于微信,所以我们其实只需要制作一稿设计便可适配绝大多数的手机,而不像 App 那样,需要针对不同的手机进行不同的适配。

事实上这是小程序相对于 App 的一个巨大的优势。在开发 App 时,很多企业在初创期,由于成本问题不得不选择到底是放弃Android 用户还是 IOS 用户。然而小程序只需要设计+开发一次的成本,在理论上就获得了全部微信用户接触到产品的机会。所以从这个角度考虑,小程序是非常节省成本的一种模式。

微信小程序优秀案例 第15篇

小程序与微信形成的信息共享,可以非常方便的达到获客目的。例如注册登录机制,我们几乎不需要自己手动在小程序上进行注册登录。直接通过 Union ID 授权的方式,即可让用户用统一的注册账户用遍所有的小程序。据测,用户进入小程序时,同意微信手机号码授权的转化率大致在 35%,相对来说是一个非常可观的转化率了。

除此之外,微信给小程序厂商提供了诸多接口,不仅仅是方便了小程序厂商,信息风向更多的是能够让用户更加快速便捷的在小程序中解决问题。这一块内容会在之后章节中详解。

微信小程序优秀案例 第16篇

接下来选了我们做的4个案例,和大家说一下打造爆款小程序的实操流程。

小程序的名字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微信的搜索,小程序的权重是最高的。搜索相关关键字,如果该关键词是有注册小程序,先展示小程序、其次才是公众号、文章、资讯等。

我取名字,喜欢让用户一看名字就知道你是干嘛的,在取名字的时候会先根据产品功能、场景先选几个用户熟悉的高频关键词,在“微信指数”里对比一下这几个关键字,对比一下自然搜索的热度高低,然后选用。

所以你去“微信钱包”的九宫格那里会看到同程旅游的小程序直接叫:“酒店机票火车”。

像之前圣诞帽小程序火了之后,躺着来了3000万流量,旅行青蛙火了之后,很多小程序注册了旅行青蛙这个关键词,躺着来了几百万的流量。

这也导致有一些人恶意去注册爆款小程序名字 加一些后缀文字,去蹭流量(截图显示每天关键词带来的流量有3-10万不等)。

因为小程序的审核是外包出去的,每一家审核严格程度不一样。如果审核被拒,可以多尝试几个账号多试几次不同的类目,可以提高审核通过率(先查一下同行在什么类目,选择该类目的通过率比较高)。或版本比较简单、版本再迭代功能上线。很多人兴致冲冲得把小程序做得十全十美,结果发现审核过不了

我们发现“工具”、“在线教育”、“健康管理”等冷门类目都是比较容易通过的。如果你的小程序,在前面3次通过得非常快,后面你提交审核,也会非常得快。

有时候因为植入的引导分享按钮过多,会被机器监测到相关“分享好友”的关键词,会被拒。先把这些按钮、页面都隐藏起来,通过审核了,再开放出来。当然如果这种小技巧如果用在业务形态完全不一样、或强制分享,一旦被人举报了很快就会被封掉。

另外小程序的官方社区非常管用,我们遇到任何问题(审核加速、被封解封),在社区发帖提问,基本都有管理回复帮我们解决,微信这一点还是非常赞的。

做“裂变”最担心的就是被封,做H5还好,可以通过多备几个域名跳转降低损失,但小程序的转发功能被封,就是影响到全部。

这里分享三点所谓“防封”的小建议(防了还是被封也别怨方法没用):

Tips 1

很多人看到拼多多等公司在做裂变活动,然后自己就去抄,发现自己很快就被封了,然后就怪腾讯偏袒。完全没有搞清楚、很多小程序做裂变获取流量是为了让业务在小程序更好得流转、对应小程序的生态向上发展(简单得说就是人家在做产品)

而我们很多人做小程序裂变,就是褥微信羊毛、想把流量导出到公众号、微信群,本质上是在破坏小程序生态,不封你封谁?如果你的产品本身就非常有价值,就算被人举报误封了,在社区申诉,官方也会帮你解封。

所以如果只是想做裂变撸流量,那就把小程序当做一个“工具”,一上来就注册好几个矩阵,同时去推广、分摊流量控制风险,在裂变过程中及时把用户倒流到微信群、公众号,被封了再上。

Tips 2

要让用户有得选。比如:用户签到获得了10元,弹窗只有1个转发按钮,文案提示必须得转发才能提现10元(这就是强制分享,必封无疑)。如果用户签到获得5元,弹窗有2个转发按钮,文案提示立即提现5元or转发可翻倍获得10元(这就是诱导分享,可封可不封)。例如:奖励用户开红包,每隔3小时可以领1个红包,如果不想等,转发可以缩短等待时间。

Tips 3

因为带参数的二维码(几万级用户访问)是调用接口,所以如果页面不涉及到个性化(每个用户的二维码对应的结果页面是不一样的),那么传播的过程中可以尽量使用常规的二维码,可以承载更多的流量(百万级用户访问)。

另外

还有一招因为很多正常的用户是不会截屏的, 截屏的一般是“同行”做运营的,所以监测到有用户使用了截屏,就把这个用户拉到黑名单,当Ta访问小程序时显示:程序正在更新,暂时无法使用。当然这个只能防得了一时

接下来以我们的五个案例跟大家说一下,上线后具体是怎么运营推广的。

这个小程序是5月初做的:有一个客户是做大四毕业生的“论文查重网站”,百度指数显示:4-5月这个时间点,“论文查重”这个关键词的搜索正在快速增长阶段,在5月达到最高峰

因为手机是单屏界面,造成了信息孤岛效应特别明显;不像在pc端,你可以很快打开一个网页搜索相关关键词,获得更多的信息源对比。

微信小程序优秀案例 第17篇

很多人曾在小程序风靡时预言,将来很多的产品都会入驻小程序,阉割掉次要功能,只保留核心功能在小程序中,这样才可以既遵循小程序的轻量化原则,又可以让用户体验到产品的优势,形成转化。但有趣的是,市场却形成了另一套完全相反的机制。

Bilibili 小程序可以便捷的让用户随时随地观看视频,但是却机智的阉割掉了画质选项。这个小程序确实解决了一部分用户对于观看视频的便捷性、分享视频的传播性的需求,但在这个手机流量多到可以铺张浪费的年代,「高糊画质」无异于加重了用户被「望梅止渴」欺骗的想法,而更多的转向了下载 App 只为了更高清的画质与更多的操作自由。

微博小程序与 bilibili 小程序的做法如出一辙,虽然微博小程序的功能也很全面,看起来几乎和微博 App 所具有的功能几乎一致,但是一旦我们妄图用微博小程序代替 App 来使用时就会发现,微博小程序竟然不能发带图片和视频的微博。

知乎小程序亦是如此,他几乎阉割掉了所有用户和社区互动的渠道,用户在小程序中只能接受知乎的信息,而无法发布回答与评论(只能点赞或者反对)。

甚至从名称我们就可以看出微博和知乎想要突出的重点(热门微博与知乎精选),在于让用户浏览微博和知乎中已经存在的信息,而当用户想真正参与进整个社区时,发现几乎所有的入口都被封死。在知乎中甚至连互动中的评论功能都被阉割掉了,完全给用户一种隔着玻璃罩看珍藏品般的感觉。

所以各个互联网产品不约而同的选择了同一种方法来运营小程序,即小程序永远是正规 App 的试玩版。因为微信的重点在于社交,而用户在社交过程中能使用「哔哩哔哩」「微博」与「知乎」的场景只有分享社区中的内容这一种场景了。所以所有的互联网产品都将社区中的主要内容呈现在了小程序中,而所有与分享无关的功能,即使满足「即用即走」的特性,也并没有在小程序中保留下来。(比如发带图片的微博,这应该非常符合即用即走的特性了,但并没有被小程序保留下来)

猜你喜欢

热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