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响应式模板免费下载

响应式网页设计、开放源代码、永久使用、不限域名、不限使用次数

什么是响应式网页设计?

阿尔及尔新泰建设(推荐)2篇

2024年阿尔及尔新泰建设 篇1

我2002-2003年期间曾在阿尔及利亚工作,对这件事亲自询问过该国文化部的官员。而且我本人从小学的也是法语。

阿尔及利亚是1830年“扇子事件”后被法国强行吞并的,一方面,法国人在阿尔及利亚不惜工本投资建设,并大量移民,阿尔及利亚被视作法国“本土的延伸”而非单纯的殖民地,基础设施和发展状况都好于当时法国在非洲的其它大多数殖民地,另一方面,文化传统、风俗和法国格格不入的当地阿拉伯人、卡皮里人和贝都因人都对法国、并连带对法国的文化抱有强烈抵触情绪,各种冲突不断爆发。

1954年,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阵线(FLN)发动独立战争,残酷的战争打了8年,最终拖垮了法兰西第四共和国,戴高乐将军重新上台并建立第五共和后审时度势,选择和FLN议和并放弃了阿尔及利亚。法国人退出时,几乎所有法国移民和俗称“黑脚”的阿尔及利亚亲法派也一同去了法国,这无形中让阿尔及利亚的“法国色彩”淡化,FLN上台后为消除殖民影响,又一度激进”去法国化“(我在阿尔及尔许多政府机构,发现当年留下的很气派的办公大楼,电梯都是坏的,询问后得知”革命者接管后因为痛恨法国人故意破坏了“,街上红绿灯很多但几乎没有亮的,一问,也是因为”那是法国人发明的“),有长达约20年时间,阿尔及利亚中小学取消了法语必修课,代之以阿拉伯语。

当然随着阿尔及利亚人趋于成熟、理性,这种盲目的”去法国化“渐渐淡化,上世纪80年代法语回到了课堂(但至今唯一的官方语言仍是阿拉伯语,法语只是”通用语言“,我在当地工作时发现,40岁以上或20岁以下的当地人法语较好,20-40的较差或几乎不会,据说就是”法语空窗期“的后果),21世纪初,父亲死并埋葬在阿尔及利亚的时任法国总统希拉克访问阿尔及利亚并为父亲扫墓,宣布阿-法关系全面正常化,法语的地位得到很大恢复,在该国日常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通用语言“法语的用途,实际上已远远超过了”官方语言“阿拉伯语。

即便如此,”革命传统“、习惯因素和民族自尊心,仍然促使阿尔及利亚政府(至今FLN仍然是执政党)拒绝加入带有”法国文化推广“色彩的法语国家联盟。

顺便说,法语国家联盟和”这个国家说法语“间有关联,但并非没有例外:东欧国家罗马尼亚其实并不以法语为母语或常用外语,但罗马尼亚语和法语同属拉丁语族,且传统上两国人民情感亲近,因此罗马尼亚是法语国家联盟成员;相反,全国大多数人都会讲法语、号称拥有”全非洲最优美法语口音“的卢旺达,却因为”卢旺达大屠杀“事件善后过程中,卢旺达政府和法国政府发生原则性冲突,自己退出了法语国家联盟,甚至把原本用法语写的国名(RUANDA),也改成了用英语(RWANDA)

2024年阿尔及尔新泰建设 篇2

可以成为迪拜但是不是迪拜,他们是有荷兰病吗?无法发展工业,在法国殖民经济体系里面自得其乐。戴高乐和阿尔及利亚

阿尔及利亚在戴高乐的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1943年5月,他在阿尔及利亚成立了法国全国解放委员会(1944年6月3日更名为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为收复法国领土和恢复国家政权做准备。

1958年,也正是阿尔及利亚战争帮助戴高乐将军重新掌握了政权。1958年5月13日,阿尔及利亚的法国军队发起暴动,反对主张与独立分子谈判的皮埃尔·弗兰姆林授权组阁。以萨朗为首的暴乱分子请求戴高乐出面挽回局势。他们将戴高乐看作是阿尔及利亚的保护者。在阿尔及利亚法国人的压力下,再加上法国政府已山穷水尽,共和国总统勒内·科蒂邀请戴高乐出面组阁。国名议会投票通过之后,戴高乐被任命为总理 - 也是第四共和国的末任总理。

然而,在人们的记忆中,正是这位第五共和国的缔造者使阿尔及利亚实现了独立。他也是唯一能够使阿尔及利亚实现独立的人。于是,人们不禁要问,戴高乐将军支持的是法国的阿尔及利亚还是阿尔及利亚的阿尔及利亚。历史学家对此的回答模棱两可。一些人认为,他执行的政策就是以阿尔及利亚独立为目的。另一些人则认为,他在尝试过多种方法之后,认为恢复阿尔及利亚主权是唯一的解决办法。

在1946年1月之前戴高乐担任临时政府总理时曾采取了许多措施,以保证阿尔及利亚人和阿尔及利亚法国人在经济和社会事务方面享有同等的权利。但他拒绝一切暴乱行为,并于1945年5月镇压了君士坦丁暴动。

1958年6月戴高乐重新执掌政权之后,突尼斯和摩洛哥已经独立,但是阿尔及利亚的形势却日益恶化。1954年11月1日国民解放阵线发动起义,导致战争的升级。1957年,四十万法国士兵来到阿尔及利亚维持秩序。阿尔及利亚的法国人深信戴高乐将军能够使阿尔及利亚继续归属于法国。与此同时,法国本土也邀请戴高乐出面,采取一切措施消除战争。1958年6月4日,戴高乐向聚集在阿尔及尔的法国人群高喊"我理解你们!",并宣布了一些深刻的改革措施。随后,在莫斯塔加内姆(Mostaganem),他喊出了"法国的…阿尔及利亚万岁! "的口号。这也是唯一的一次。

然而,在这些动人心弦的口号的背后,戴高乐却对那些善于观察他的人表现出另一副态度。1958年10月,他在君士坦丁高喊"阿尔及利亚万岁!法兰西万岁!"。他邀请民族解放阵线与法国签署"勇士和平协议"。1959年,他的观点就更为明确了。他对一位记者说"从前的阿尔及利亚已经不复存在。谁要是还不理解这一点,就将与其同归于尽。"

按照这种方式,戴高乐引导民众逐渐远离了"法国的阿尔及利亚"的支持者。这一发展过程到1959年9月就已开始有明确的结果。9月16日,戴高乐提出有关阿尔及利亚前途的三种选择,从而正式提到阿尔及利亚人民的自决权。尽管戴高乐倾向于一个与法国保持密切联系的阿尔及利亚,但是他既不排除继续在这片领土上行使主权的可能性,也不否认以和平为前提条件彻底摆脱阿尔及利亚,当然前提条件是实现和平。

具有决定意义的阶段已经到来,但是军事冲突丝毫没有平息。戴高乐拒绝与在阿尔及利亚频频制造暗杀事件的民族解放阵线进行正式谈判。此外,阿尔及利亚的法国人担心戴高乐再会采取新举措,也发起暴动。1960年1月24日到2月2日的街垒事件周就是典型的例子。戴高乐将军来到阿尔及利亚的官兵中间进行视察,试图让军队理解他的政策。

作为共和国总统,戴高乐深信让阿尔及利亚行使主权是解决冲突的唯一办法,并不断地说服法国人。同时,黑非洲已取得独立。1961年1月8日,戴高乐就阿尔及利亚的自决权举行了公民投票。公民投票的结果为赞成票占投票总数的75.2%。面对坚持维护"法国的阿尔及利亚"的人的愤怒,人民的支持成为戴高乐强大的后盾。在阿尔及利亚,一些军官甚至拒绝承认国家元首作为军队首脑的权威。1961年,以夏尔、萨朗、泽勒和儒奥四将军为首发起了叛乱,于4月22日在阿尔及尔夺取政权。

面对叛乱者的威胁,戴高乐将军根据宪法第十六条行使总统特别权利。在电视上,他身穿军队制服,强烈谴责这"四位退役将军"的暴动行为,并在四天后平息了这场军事政变。坚持法国的阿尔及利亚的残余分子聚集在一起组成了秘密军组织OAS,并在法国本土和阿尔及利亚制造一系列恐怖事件。他们曾多次企图暗杀戴高乐(1961年9月8日塞纳河桥畔事件轰动一时),在阿尔及利亚独立之后又继续组织暗杀事件,其中最为严重的一次是1962年的帕蒂-克拉玛事件(Petit-Clamart)。

1962年3月7日,当法国政府代表与民族解放阵线代表在埃韦昂进行谈判的最后一个阶段时,形势异常紧张。这些谈判是1960年6月25日至29日法国政府和阿尔及利亚共和国临时政府的默伦会谈(Melun)的继续。在法国军队对战场取得绝对的控制后举行的默伦谈判没有达成结果。1962年3月18日签署的埃韦昂协议结束了敌对,阿尔及利亚实现独立。戴高乐希望这些协议能够使阿尔及利亚和法国"向兄弟般在文明的道路上共同前进。"在1962年4月8日的公民投票中,法国本土居民以90.7%的赞成通过了这些协议。

从1954年11月到1962年底,阿尔及利亚共有几万人丧生。埃韦昂协议签署之后又发生了许多悲剧事件,其中包括民族解放阵线屠杀所有亲法阿尔及利亚人,尤其是屠杀违背戴高乐将军指示在当地组织的殖民保安军。此外,秘密军组织也大批暗杀支持独立的人士。与此同时,大批"黑脚"返回法国。这场战争在法国民众中造成的创伤数年之后才得以愈合。在北非国家中,阿尔及利亚是货真价实的“中国人民老朋友”:首都阿尔及尔“三叶塔”下的独立战争纪念馆里,中国造的枪炮、电台俯拾皆是,据说都是当年援助的结果;阿尔及尔城里有“中国山”、“北京路”,城郊有中国在非洲援建的第一座医院;在不少大城市的街上,当地人会用熟练的汉语说“你好”,混得熟了,一些大小伙子会告诉你,他是某个中国大夫接生的,而近年来该国大兴土木,更有数以万计的中国工人在当地劳作……然而对于多数中国人而言,这个非洲第二大国依旧十分眼浅而陌生。

法国!法国!难以去除的痕迹

历史上的阿尔及利亚曾先为罗马王权统治,后有拜占庭人入侵,其后阿拉伯人占领此地,其间土耳其人还曾建立过疆界,直至1840年代成为法国人的领地。法国人毫不脸红地将阿尔及利亚攫为己有,并划为法国本土的三个省,而不是和其他殖民地一样划为海外领地,二战后法国从非洲大撤退,偏偏舍不得从阿尔及利亚离开,因为这里富饶、美丽,而且气候和法国本土相近,大批法国人移民这里,许多已繁衍到第二代、第三代,被称为“黑脚”,人数最多时达到100万以上。1954年,阿尔及利亚抵抗组织开始起义,到1962年,终于迫使法国撤军,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从而使这个北非大国成为首个用武力赢得独立的非洲国家。随着战争的结束,“黑脚”和亲法国的当地人几乎全部离去,在民族主义自豪感的驱使下,阿尔及利亚人一度掀起了“去法兰西化”运动,如今这一运动的痕迹还能辨识一二,比如首都阿尔及尔是百万人口的大都市,交通繁忙,道路设施完备,却没有几个路口的红绿灯能用,这是因为当初曾把红绿灯当作“殖民遗产”清除;同样,市中心一些古老的大厦气派非凡,但内部电梯大多不能使用,当地人介绍称,这也是当年“去法国化”的结果。此外,懂法语的朋友会发现,阿尔及利亚的老年人和小孩子法语较流利,而30岁上下的年轻人则有许多法语较差,这是因为该国一度在学校废除法语教学之故。然而法国人在阿尔及利亚呆了100多年,许多痕迹早已抹煞不掉。“白色之城”阿尔及尔最讨厌“白巴黎”的绰号,但漂亮的林荫道,精致的街心小广场,和路边高大的骑楼,却是十足的法国风格;在阿尔及利亚的每一座城市,几乎每一条像样街道上,都有一座或几座咖啡馆,供应的主打品种,正是法国南方人最喜欢的蒸汽咖啡;不仅如此,阿尔及利亚人最常吃的食品,除了北非原汁原味的“古斯古斯”,就是法国人的招牌——长棍面包了。阿尔及利亚有石油收入,社会福利较好,街上很少看见乞丐和衣着褴褛的人。我以前工作过的公司聘用了四名当地司机,其中一名家境糟糕,父母是吃低保的多子女户,但也有独立的三层小楼,产权属于本人,由于社会福利较好,即使没有工作,衣食也不缺乏,找到了司机这份收入不错的活计后自然锦上添花。我曾到一个家境更糟的当地工人位于农村的家里探病,这家住处简陋,陈设朴实,但同样有独立的小楼住,伙食也过得去。不过据说特权阶层——高级军官和高级公务员,其收入和待遇是远远凌驾于普通人的,当地人对此颇有微词。

物价与福利

有趣的是,在阿尔及利亚的大城市,住高层公寓的是“当官的”——官员、公务员等,而普通人往往住或豪华、或俭朴的独立屋,因为公寓都是国家出资建设,并分配或配售给国营系统和公务员的,这些房子住起来未必有独立屋那么舒服,但抗震性能更好,要知道,阿尔及利亚是地震多发国,近20年来导致重大伤亡的地震已发生过好几次了。不论公寓、私房,都要符合住房部的严格规范,其中有些规范是颇可笑的,比如必须有暖气,要知道,地处非洲低亚热带的阿尔及尔,冬季极端低温也不过10℃上下。  阿尔及利亚的物价并不低,当地人爱吃的牛羊肉等价格高昂,但面包等基本食品因国家有补贴,价格比较低廉。这个国家的水果、蔬菜价格倒不贵,但品种少得可怜不说,味道也不佳,我品尝过当地出产的柑橘、香蕉,或酸或涩,几乎无法下咽,据说是不重视嫁接和育种的结果。当地人最喜欢的食物是各种蜜糖制的甜点心,点心店都有个醒目的玻璃橱窗,做好的点心就放在里面供人挑选,上面常常爬满了蜜蜂,不熟悉的人乍一看,有时会误以为是苍蝇。  在阿尔及利亚的饭馆里吃饭绝对是奢侈消费,当地人有“下三次馆子破一次产”的说法,我在当地因公请过客,也吃过请,此言实在不虚,不过这是“大馆子”,如果吃小吃就没那么贵。当地城市里最常见的是披萨饼店,几乎随处可见,价格也就是“盒饭级”的,味道则看大师傅手艺,有的一般般,有的则绝不逊色于意大利的饼屋。

走街串巷,古迹外的旅游亮点

阿尔及利亚的名胜古迹不少,既有罗马时代留下的蒂巴萨、提姆加德和斯基格达等要塞、剧场、宫殿遗址,也有从奥斯曼时代起经营多年的“桥城”、抗法英雄卡迪尔的大本营和场面之地君士坦丁,首都阿尔及尔更是经历过腓尼基、罗马、阿拉伯、“海盗王朝”和法国统治,融汇古老与现代元素的都市。相对而言,现代化的度假方式在阿尔及利亚并不流行,这个穆斯林国家虽然政治世俗化,但社会观念仍然比较传统,除了特定的区域外,大多数餐厅在斋月以外都是晚开门、早打烊,夜生活迹近于零(斋月期间则是白天不开门,只有“夜生活”),酒吧、夜总会等则更少得可怜,餐厅里很难看到女性服务员,几乎看不到任何酒精饮品,因为这个国家“原则上禁酒”——有趣的是,“原则上禁酒”的阿尔及利亚却拥有北非最大、最好的葡萄酒厂,不过顾客多为外国人,而且要找到“隐蔽很深”的售酒处,也绝不是件容易的事。除了欣赏古迹,在阿尔及利亚比较吸引人的旅游项目,包括海滩游泳和日光浴(阿尔及尔和安纳巴等地有极佳的海水和沙滩),以及阿特拉斯山和撒哈拉沙漠的风情游。我曾在假期和同事驱车越过阿特拉斯山,在撒哈拉沙漠奔驰一昼夜,欣赏了罕见的大漠飞雪,看到了沙漠落日、驼队和绿洲,但据同行的向导称,我们也仅仅是走到大沙漠的“外圈”而已。不过由于近20年来连年战乱,政局不稳,许多景点、尤其山区景点因恐怖组织武装活动而变得无人敢去,阿尔及尔附近的卜利达省,原本是著名的温泉度假胜地,曾和南斯拉夫合作开发经营,但如今已几乎废弃。相对于邻国,阿尔及利亚的民族工艺品特色不算多,银饰、织毯等虽然有,却谈不上有什么独到之处,比较值得一提的首推铜版画,其次则是五花八门的铜器,只是铜版画的精品大多尺寸大、分量重,携带回国是需要费些周折的。阿尔及利亚的公路非常发达,高速公路宽阔平坦,但开在路上却会立刻感觉坑洼不平,年久失修;大城市高楼林立,街道整齐,广场错落有致,但许多高楼都是几十年前的旧物,而且电梯大多无法使用,街上的红绿灯几乎都是失灵的;尽管车水马龙,许多人家甚至有几部小汽车,但很多车都“一把年纪”,甚至上世纪60年代的主流车型雷诺4,在阿尔及利亚也不是什么稀罕物,一些二三线城市几乎成了老爷车博览会,法国的、美国的、前苏联东欧的,从30年代到80年代的老爷车几乎应有尽有,而且都能跑,我的老领导当年曾打过这些老爷车的主意,想买些运回国内高价拍卖,一问海关,居然发现该国仅有的3种“不得出口商品”中,就赫然有“老爷车”一项。这个国家不久前还打过内战,恐怖袭击也不算罕见,罢工、示威什么的隔三差五就有,社会空气有时很紧张,街边看见荷枪实弹的民兵、宪兵,甚或一辆装甲车,也不算新鲜,不过资讯比较开放,社会信息也较活跃,当地普通青年人追慕西方文化并不新鲜,甚至不少政府系统内的精英,生活也颇为西化,但他们所津津乐道的歌星、影星,许多也同样是几十年前的“怀旧系列”。我的一位老领导兼老校友曾经感慨,她1972年第一次来阿尔及利亚工作,见到高速路、小汽车和超市,觉得这是个很先进的国家,可如今30多年过去,这些景物竟然和当初如出一辙,而中国的面貌早已变得让人认不出了。

保守而闲散,阿人的慢调子

当地城市中青年流行西式服装,乍看和南欧青年并无太大差别,在农村或某些保守家庭,穿着民族传统服装的人也不少,尤以妇女、中老年人居多。在阿尔及尔和奥兰等大城市,许多年轻姑娘衣着入时,金发披肩,颇有欧洲风范,不过据当地人介绍,其实阿尔及利亚女孩几乎没有天然金发的,那些“金发女郎”的金发,大多是赶时髦染的。但千万别以为该国风气开放,恰相反,阿尔及利亚男女分别很严格,连理发馆也是男女分开的,跟女孩子过于亲昵,可能会有不测后果,我认识的一个工程师,因为和当地某政府机关的一位年轻未婚女公务员常打工作交道,混熟后嘻嘻哈哈,跟国内年轻人那样开过几次玩笑,结果居然被那女生郑重其事带回家中“见家长”,大有“非君不嫁”的意思,差点弄出大尴尬来。

当地人时间观念很差,如果他们答应 “DEMAIN”(明天)为您做什么事情,可千万别傻乎乎地等第二天,这个DEMAIN并非明天,而是没准哪一天。在阿尔及尔时,我和同事的几个手机被告知DEMAIN开通,却分别等了几天到几周不等。和熟识的当地人言及于此,他们笑道:DEMAIN本来没错,人家又没说一定是今天的明天。但这个“不准时”并非绝对,如果是您欠了他们什么款项,要他们DEMAIN来取时,他们次日一早准到不误,决不含糊,此外,如祈祷、开会(他们主动召集的),他们还是很守时的。当地人重关系,讲义气,如果您显得入乡随俗,又乐于和他们打交道,混熟是很快的,我在阿尔及尔郊区一个小镇居住时,每晚常去一间小咖啡馆“泡咖”,和老板、常客们混熟后几乎无话不谈,甚至在任何一本手册里都标明的“当地不宜”话题也照谈不误。如果觉得您是“自己人”,他们可能会邀请您出席私人聚会(我曾被硬拉去帮一个当地小伙子“相亲”),还会主动送您礼物(当然也会主动问您讨礼物),顺便说一句,不论因公因私,如果您去了当地人的办公室、住处,主人热情邀请您吃点心、喝饮料时,一定要爽快接受,客气推托反倒会被直肠子的当地人认为“看不起自己”。

到阿尔及利亚来一杯

当地的男人、尤其年轻小伙子,喜欢蹲坐在街边和自家门口,和路过的熟人闲聊,这几乎成为阿尔及利亚都市的一大景观,别当这是懒散,其实这是夜生活贫乏的当地青年一种重要社交手段,而且当地晚间经常停电,这种“娱乐”有时也是一种不得已。不过您能看到的“蹲族”都是男性,因为女人如果也“蹲”,会被认为“懒惰、有伤风化”的。该国的另一个独特风景,是都市社区里随处可见的野猫,数量之多到了令人乍舌的地步,但作为中国人,您可千万别对这些并不怕人的小家伙表现得过于热情,因为在某些阿尔及利亚城市,有“中国人爱吃猫肉”的流言,就曾有人信誓旦旦地跟我说,奥兰城“所有野猫都被中国人吃掉了”,还有人特意在当地市中心广场修了“野猫纪念碑”,不过我到奥兰市时并没看到这块传说中的“纪念碑”,野猫倒是见到不少。

猜你喜欢

热门内容